《青春在線》第四十四期:大學生焦慮抑郁的深層原因以及冥想療愈
2024-11-29 10:19:12濰坊市廣播電視臺 編輯:劉德增
青年是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,然而在競爭激烈的當代社會,青年人普遍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人際交往、情感、學業(yè)負擔、擇業(yè)就業(yè)等壓力,心理健康狀況問題已成為制約青年一代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。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青年人心理健康工作,提升青年人心理健康素養(yǎng),特開設青年人心理健康專題欄目,邀請權威機構心理專家走進直播間,開設“心理小課堂”普及心理學知識,同時開通樹洞郵箱答疑解惑,通過廣播的傳播力,幫助青年人正確認識自我、關注自我心理健康,學會心理調適的基本技巧,化解心理危機,激發(fā)學習內在動力,建立和諧人際關系,提高心理素質、完善人格,塑造自尊、自愛、自律、自強的優(yōu)良品格,培養(yǎng)樂觀向上的心態(tài),能量滿滿地迎接未來!本節(jié)目由濰坊市廣播電視臺、濰坊市衛(wèi)健委、濰坊市教育局聯合傾力打造。每周二、周六22:00 FM89.9新聞廣播首播,同日23:00 FM107交通廣播、FM88.1音樂廣播,次日12:00 FM93.3經濟廣播重播。譚晨雨,濰坊“西塔晶舍”主理人,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,西塔家排療愈師,高級催眠療愈師,神經反饋療愈師。
“看見”也是一種療愈。
“上一代人為目標而活,現代年輕人為熱愛而活”,兩代人的差異造成的沖突和矛盾該如何化解?本期節(jié)目邀請濰坊“西塔晶舍”主理人譚晨雨老師為大家普及心靈療愈的相關知識!
心理健康情況調查(2022)顯示,18—24歲大學生群體抑郁的幾率高達24.1%,每四個大學生中就有一個有抑郁傾向。借助工具做個性的內部能量特征的呈現,比如“建設者”能量人群靠點滴努力按部就班達成,“顯示者”能量人群靠創(chuàng)意和靈感表達,幫助理解行為的邏輯,也就知道如何溝通和回應。通過冥想有意識地關注某一感官,收回自身的能量回到當下;或者通過冥想放空,讓思想漂浮,都能有效改善或優(yōu)化杏仁核,從而平衡情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