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風(fēng)一吹,山東人的胃就醒了!此刻,屬于冬日的硬菜和油脂逐漸讓位,取而代之的是春日的“一口鮮”,香椿芽拌豆腐、薺菜水餃、槐花餅子……這些沾著泥土味的家常味兒,才是春天最實(shí)在的招呼。
山東人的春天,眼睛是屬于鮮花的,嘴巴是屬于野菜的,咬上一口“野味兒”,仿佛才算走過了春天。讓我們一起用味蕾擁抱春天,解鎖山東人的春日限定美食。
薺菜——春天的先鋒使者
薺菜是春天的野菜使者,當(dāng)看到大把大把的薺菜后,那春天一定來了。薺菜生命力強(qiáng),大山東遍地生長,歷史也悠久,是從《詩經(jīng)》“誰謂荼苦,其甘如薺”的時(shí)候開始,吃了幾千年的。
魯西人管這叫“報(bào)春菜”,老輩人說它能“鮮醒五臟廟”:根要帶點(diǎn)赭紅才夠野,葉子需沾著晨霜才夠脆。
薺菜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,薺菜炒雞蛋、薺菜拌豆腐……山東最地道的吃法非薺菜餃子莫屬,配上豬肉,來把小蔥,誰看了不迷糊?
面條菜——麥田里的臥底
在山東的麥田返青前,面條菜(麥瓶草)是第一個(gè)掀翻凍土被窩的“綠林好漢”。這種貼著地皮長的野菜,專挑小麥冬眠時(shí)搶占地盤,葉片肥厚如迷你菠菜,根莖卻藏著山野的倔強(qiáng)。
《齊民要術(shù)》里記載的“蒸蒿葉”或許就是它的前世,而今在山東的早市上,沾著露珠的面條菜仍被碼成碧綠的小山。
面條菜的吃法比較多樣,裹上面粉蒸著吃,澆上蒜泥香油,肉都不換!涼拌面條菜、面條菜煎餅、面條菜餡餅也是不錯(cuò)的選擇。
香椿——野菜界的個(gè)性選手
香椿,它的存在就像是折耳根、榴蓮一樣,那股令人又恨又愛的氣味著實(shí)讓人印象深刻。民諺稱,“雨前香椿嫩如絲”,清代文雅之人便管吃椿芽為“吃春”。
香椿的成長時(shí)間很短,從發(fā)芽到成熟只需兩三天,但是要想吃到可口的香椿,還得靠有經(jīng)驗(yàn)的山東人,因?yàn)槌墒旌蠖嘁惶於紩?huì)變老!摘早了像啃樹皮,采晚了賽嚼麻繩。
香椿吃法很多,可以涼拌清炒,也可以與肉丁一起剁餡包餃子,油潤中帶著香椿獨(dú)特的香氣,是不可多得的美味。香椿炒雞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菜品之一,嫩滑的雞蛋中浸滿了香椿的氣息,還有咯吱咯吱的香椿碎末點(diǎn)綴其中,鮮到不得了!
榆錢——樹上的救濟(jì)糧
溫暖的春風(fēng)吹來第一縷綠色,金黃的榆錢一串串地綴滿枝頭,因圓薄如錢幣的外形,而得名榆錢。因與“余錢”諧音,所以民間有吃榆錢可有“余錢”的說法。
《齊民要術(shù)》里記載的“蒸榆錢”至今仍在山東上演:八十歲的老奶奶用祖?zhèn)髁鴹l筐接落榆錢,清水淘七遍去小蟲,拌面時(shí)得念叨“三捧榆錢一捧面,多了面香搶了鮮”。蒸熟的窩窩頭綠白相間,咬一口,滿嘴清香。
除了榆錢窩窩頭,榆錢還可以做榆錢餃子、清蒸榆錢、榆錢炒雞蛋等,都是新鮮的美味。
蒲公英——草中的黃金
說起蒲公英,大家可能會(huì)想,那不就是我們小時(shí)候拿在手里,輕輕一吹,種子就飄得滿天都是的黃色小花嗎?對(duì),就是它。
蒲公英具有極高的藥用價(jià)值,是清熱解毒的“苦味寶藏”,《本草綱目》記載“蒲公英嫩苗可食,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”。
山東人喜歡將蒲公英嫩葉洗凈后焯水,去除部分苦味,然后加入蒜泥、香醋、醬油、香油等調(diào)料涼拌。這道菜清爽開胃,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,是春季養(yǎng)生佳品。在魯西南地區(qū),人們還會(huì)在涼拌蒲公英中加入花生碎,豐富口感。還可以曬干之后制作成蒲公英茶,可一年四季飲用。
洋槐花——甜美的樹上精靈
山東少年心中的兩件年度盛事:一是過年放鞭炮,二是春天摘洋槐花。
洋槐花,這種自帶甜味警報(bào)的春日尤物,花期短得像個(gè)冷笑話——從蓓蕾初綻到落英紛紛,統(tǒng)共不過七八天光景。老人說它是“花冠上的糧食”,饑荒年月喂飽過半省人,如今搖身變成春日餐桌的“甜蜜暴君”。
在山東,槐花的吃法太多了,可以做成槐花餅,香甜酥脆,還有蒸槐花、槐花飯、槐花包子、槐花拌菜等等,也能做槐花蜜飲,用新鮮槐花泡蜂蜜水,清熱潤燥又好喝,是春日里的甜蜜享受。
當(dāng)香椿芽碼在腌菜壇,薺菜餃子凍進(jìn)冰箱,山東人便完成了春日的味覺存檔。山東人把春天吃進(jìn)肚子,不是貪嘴,而是吃掉整個(gè)春天,才是對(duì)時(shí)令最隆重的告別儀式。
(海報(bào)新聞編輯 馬婉瑩 綜合 好客山東、大眾新聞、齊魯壹點(diǎn)等)
來源:海報(bào)新聞
編輯:李新花 李婕寧
一審:姜健 李敬友
二審:孫瑞永
三審:王桂林